因地制宜”是中国农村污水治理的要点,不能照搬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模式。另外,由于农村污水排放规模都比较小,不能像城市中那样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,只能进行分散式污水处理。
苏州甪直古镇一个村庄,居民依然是沿河而居,远看一幅粉墙黛瓦的宁静画面。走近村中心的河边,就发现这里不复田园诗意,废弃的水泥船沉在河边,周围漂浮着垃圾。村民感慨,水已不是当年的那水。
许多类似的小村庄,正是数年来震动全国的“太湖蓝藻事件”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农村污水处理的问题,由此被拉入人们的视线,同时,也开启了一个巨大的产业。
千亿农村市场
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村,目前都还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手段。
日前召开的“2012农村环保政策与技术交流研讨会”上,一位专家提及,中国仅有约2%的农村污水经过处理。
与现状差异巨大的是规划目标,而根据国家“十二五”全国村镇污水治理规划,从2010年起用大约30年时间,要在中国90%的村镇建立完善的排水和小型污水处理的设备与服务体系。
住建部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主任范彬此前对媒体表示,目前对城市工业水污染的处理已经达到了90%以上,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了。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,重点就在农村的污染治理。
这也意味着产业机会。以乡镇而言,如果将来有3万个乡镇能够实现污水处理,以每个乡镇的污水处理项目投资500万元计算,单这一项,就有1500亿元的市场规模。
根据环保部研究,目前全国约有60万个行政村,按照其中1/3即20万个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,每个行政村治理需要100万元,中央和地方各投资50%测算,共需中央财政投入1000亿元。
三大模式选择
中国农村分布广泛,自然条件、经济条件都有很大差异。
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专家均表示,“因地制宜”是中国农村污水治理的要点,不能照搬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模式。
江苏常熟古里镇苏家尖村,是一个江南农村污水处理的典范,整个村庄看上去像一座水面清澈植被遍布的公园。
苏家尖建有三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点,每个点设有一套气浮机,通过管网与每家每户相连,收集生活污水。处理好的污水,可以达到1级B的排放标准。
苏家尖是“一体化成套设备模式”的代表,除此之外,目前通行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还有工程土建式(微缩版污水处理厂)、人工湿地式等。
工程土建方式思路上类似于微缩版污水处理厂, 实际操作中往往都是包工队式的施工,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。此外,像一台格栅除污机建成之后的运转、维护,由于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跟上,成本高企。人工湿地方式则占地大、耗时长,只适合在南方温暖地区使用(北方进入冬季后植物干枯,失去处理污水能力),刮油刮渣机所产生污泥的处理问题,也是很重要的,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否则二次污染将会更成问题;
企业投资风险
由于环保处理属于公共品,政府政策设计极为关键。吴立认为,当前面临三个主要的政策问题: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保障机制、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机制和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标准制定。
“如果收费机制和建设机制设计成熟,(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)就可以完全在市场上自发成长,甚至不用政府去推。”张磊说。
吴立说,农村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,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,各地千差万别,造成招标、验收都没有依据。实际项目中,甚至出现同一地区的不同的县或乡镇,由于分管部门不同而采用了不同排放和建设标准的怪事。
|